“11·22”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燃,其安全性令人质疑。据目前消息,初步原因是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发生。漏油为何轻易能进入市政管网,输油管道距离市政管道为何如此之近,相关维护、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对此青岛市政府表示,事发管线与市政管线存在冲突,将对当地地下管线排查改造。(11月 24日《北京青年报》)
此次原油泄漏爆燃事故,再一次用惨痛的教训验证了防范安全事故必须未雨绸缪,决不可掉以轻心。祸患积于忽微,输油管道漏洞能够轻易进入市政管网,恐怕绝非偶然。
首先是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的冲突。此次事故的管道于1986年7月建成投产,事发地段在当年还是郊区,随着城市长大,郊区变成了城区。在建设过程中,相应的管线是迁还是留,是避让还是置之不理?这理应进入规划的视线,并在公共安全的框架内得出一个系统方案。但从事故的结果来看,管线并没有纳入相应规划的议事日程。
其次是建设的无序。原有管线没有迁走,那么建设应适可而止,安全间距与人口密集应有所考虑与控制。而据记者调查,在管线周围密集着大量的幼儿园、居民区以及商场,可见,原油输送管线存在的危害没有得到应有的预估。更重要的是,原油输送管线与地下管网的冲突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方建设部门各唱各的歌、各弹各的调,没有避让与避害的主动意识,建到哪儿风险就放大在哪儿。
第三,中石化与青岛市是央企与地方关系的缩影,各自为政,缺少沟通,无法兼顾双方以及长远公共利益。比如,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发布报告称“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最终双方都只能受限于各自的眼前利益。
谁埋下了管线冲突的安全炸弹?毫无疑问,这与一个城市的近利与短视思维有关,与当下城市建设与管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重眼前轻长远的思维有关,只不过这次的后果来得更猛,更令人始料不及。然而拿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来为欠账买单便是无辜之殇,公共管理必须自省。
对于其它的城市来说,可能没有原油管线之危,但是遍布在城市下面那些排水、通讯、电力、燃气、排污、供热等管网,安全之虞是否足虑?类似生命的代价已付出不少,未必是发生在自己头上才知道疼。一言以蔽之,建设与管理城市,应以人为本,遵循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才可能让科学、严谨、长远的理念回归。
此次原油泄漏爆燃事故,再一次用惨痛的教训验证了防范安全事故必须未雨绸缪,决不可掉以轻心。祸患积于忽微,输油管道漏洞能够轻易进入市政管网,恐怕绝非偶然。
首先是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的冲突。此次事故的管道于1986年7月建成投产,事发地段在当年还是郊区,随着城市长大,郊区变成了城区。在建设过程中,相应的管线是迁还是留,是避让还是置之不理?这理应进入规划的视线,并在公共安全的框架内得出一个系统方案。但从事故的结果来看,管线并没有纳入相应规划的议事日程。
其次是建设的无序。原有管线没有迁走,那么建设应适可而止,安全间距与人口密集应有所考虑与控制。而据记者调查,在管线周围密集着大量的幼儿园、居民区以及商场,可见,原油输送管线存在的危害没有得到应有的预估。更重要的是,原油输送管线与地下管网的冲突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方建设部门各唱各的歌、各弹各的调,没有避让与避害的主动意识,建到哪儿风险就放大在哪儿。
第三,中石化与青岛市是央企与地方关系的缩影,各自为政,缺少沟通,无法兼顾双方以及长远公共利益。比如,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发布报告称“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最终双方都只能受限于各自的眼前利益。
谁埋下了管线冲突的安全炸弹?毫无疑问,这与一个城市的近利与短视思维有关,与当下城市建设与管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重眼前轻长远的思维有关,只不过这次的后果来得更猛,更令人始料不及。然而拿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来为欠账买单便是无辜之殇,公共管理必须自省。
对于其它的城市来说,可能没有原油管线之危,但是遍布在城市下面那些排水、通讯、电力、燃气、排污、供热等管网,安全之虞是否足虑?类似生命的代价已付出不少,未必是发生在自己头上才知道疼。一言以蔽之,建设与管理城市,应以人为本,遵循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才可能让科学、严谨、长远的理念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