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东京的下水道全程可电脑监控

发布日期:2014-09-30  点击:58569次

 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曾说:“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的东京、大阪曾饱受城市内涝之苦。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城市治理理念,建起了壮观而现代化的地下排水系统,东京的“地下神殿”就是其代表作。

 


计算机全程遥控“地下神殿”

 

    除了地震和海啸,对日本人影响最大的天灾,恐怕就是经常“光临”的台风和裹挟而来的大雨。
    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的工业经济高速发展,但下水道系统的落后却让城市饱受内涝之苦,一到暴雨季节,道路成了河道,地铁站变成水帘洞。另外,大量生活污水、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人在食用受污染鱼类后引发了水俣病(由汞污染引起的致命公害病,人体因摄取太多水产品体内的甲基汞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疾病,因最早发现于日本水俣湾而得名)、骨痛病等,公共水体污染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痛定思痛,日本开始下大力气治理排水和污水处理问题。其最成功的案例就是东京的地下排水系统。
    1992年以前,东京陈旧的下水道系统不足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强降水,经常“水漫金山”。为此,日本大兴土木,建设了巨型分洪工程——“首都圈外郭放水路”。该工程堪称世界最先进的排水系统,它全程使用计算机遥控,并在中央控制室进行全程监控。
    该巨型分洪工程是一条位于地下50米处,全长6.3公里、直径10.6米的隧道。隧道连接着东京市内长达15700公里的城市下水道。
    该工程位于东京北郊的琦玉县境内,由江户川河川事务所管理,总投资2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于1992年开始施工,在2007年完成。
    隧道通过5个高65米直径32米的竖井,连通附近的江户川、仓松川、中川、古利根川等河流,作为分洪入口。
    隧道末端还接有一个高25.4米、长177米、宽78米的大型蓄水池,并包含59根水泥柱,最后用4台燃气轮机驱动的大型抽水机,将水以每秒200立方米的速度抽入江户川,再排入大海。
    这个巨型的雨水调节器——蓄水池只是在雨季使用,平时是不放入一滴水的,当人进入这个巨大的空间时会感觉自己很渺小,也会觉得这里非常庄严、神圣,因此,日本人把这个地下空间叫“地下神殿”。
    该工程同时还是一个旅游景点,可以免费参观,并有日语解说。但是,该工程的网站称,出于安全考虑,不懂日语的人目前尚不能前往参观。

 

下水道局推荐少油食谱

 

    换句话讲,就是靠这个巨大的调节器,东京原本脆弱不堪的城市排水系统变得无比坚强。
    东京还设有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利用统计结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比如,东京江东区南沙地区就建了雨水调节池,其中最大的一个池一次最多可存储2.5万立方米的雨水。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他们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许直接排入下水道,必须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许直接进入下水道,因为油污除了会导致恶臭,还会腐蚀排水管道。
    东京下水道局倡导的解决办法是: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作为可燃垃圾来处理。更干脆的办法是做菜少用油。下水道局甚至专门辟出介绍健康饮食的网页和教室,以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下水道协会统一了标准

 

    日本的下水道系统原本十分复杂。排放污水的管道粗细不同,既有10厘米直径的支管,也有5米直径的主管。
    日本下水道协会理事兼技术部长佐伯谨吾先生说,日本曾因为下水道系统的落后,饱受城市内涝与河道污染之苦。下水道协会成立后,统一了日本下水道建设及污水排放的标准。如今,日本厕所的废水也必须过滤至可饮用的标准才能排放入河道或再次利用。
    佐伯谨吾先生说:“数十年来,我们最大的经验和教训就是,一定要在排放环节上加强管理,把水净化后再排入河道,这样才能对环境产生积极作用,而不仅仅是提供干净饮用水。”

 

政府补贴居民雨水贮留器

 

    1583年,大阪建城,城内开掘多条运河,故有“水城”、“桥都”之誉。1972年7月,一场暴雨袭击了这座城市,雨势并不算大,却造成严重的内涝。大阪的下水道,有的是从明治时代(1868年至1911年)开始铺设的,经过精心维护,当年的大部分下水道一直使用至今。当时的下水道主要是“合流式”下水道,即雨水和生活污水共用一个下水道。不止是大阪,当时日本的多数城市都是合流式下水道。
    不过,日本现在多数地区已经改用“分流式”下水道,即雨水与生活污水分别经由不同管道处理——雨水直接排入大海,污水流入污水处理厂。
    但大阪若是改造起来,工程浩大,花费不菲,所以政府比较慎重,主要把精力放在内部挖潜上。例如,不少大阪家庭都买了小型雨水贮留器,政府向他们提供大约1/3的补贴。在远离城市的山区,大阪市政府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蓄水池,用来收集从山上流下的雨水。此外,大阪还在污水处理上下功夫。
    日本全国现有1000多家污水处理厂,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污水经沉淀、反应、消毒等工序,最后可以排回江河湖海。其中,大阪的污水处理率高达99%。

 

污泥经过处理做成耳环
  
    污水处理时常常会遭遇大量污泥。对污泥的处理,日本的惯常做法是燃烧。燃烧剩下的灰可转做水泥原料、陶瓷管道、砖瓦、建筑碎石,还可制造花瓶、镇尺、领带夹甚至耳环等。此外,这些不起眼的污泥还能发电,真正实现了利用最大化。雨水和污水经过层层沉淀和过滤,实现无害化。大阪人认为,将沉淀后的污泥和污物随意丢弃,是一种浪费和污染。
    污水处理之后,污泥还得经过浓缩设施、消化槽、脱水槽和熔融炉四道大关。
    浓缩是把污泥变废为宝的初级阶段,就是让污泥减轻重量,降低后面消化、脱水等阶段的压力,以利于污泥处理的高效化。
    消化槽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来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以减少污泥量。一般消化池中会大量采用厌氧细菌,因为它们的分解作用,足以消灭病原菌,提高卫生安全性。经过这两个主要步骤后,污泥就会逐渐被分解,从无用的物质变为各种可再利用的物质。污泥消化工艺产生的气体中,约60%是可燃烧的甲烷,大阪污水处理厂的部分电能和热能,就是由这部分沼气发电获得的。
    脱水过程主要是减少污泥的含水率,以提高污泥处理的效率。污泥经过脱水就到了变废为宝的最后一步———熔融。有一个叫舞洲污泥处理中心的地方专门焚烧污泥,最后产生的泥渣可用作建筑外墙的砂石。大阪环境局网站介绍显示,舞洲污泥处理中心投产前,大阪的污泥处理率为14.7%,投产后,这一数字达到70%。

东京的下水道全程可电脑监控
东京地下的巨型分洪工程管道内部


东京的下水道全程可电脑监控
人走在“地下神殿”里,显得如此渺小。


东京的下水道全程可电脑监控
东京地下巨型分洪工程局部

 

 

环境百科


日本下水道简史

 

    公元645年(大化元年),孝德天皇迁都到大阪,当时就在大阪市中心筑造了排水沟。
    1583年,大阪城建城,当时就有污水处理场所,并一直用到现在。
18世纪60年代,这是灌溉法的鼎盛时期,即污水过滤净化后被用于灌溉耕地。
    1871年,横滨设置了陶制的下水道管件。这主要是受1867年伦敦泰晤士河下水道成功铺就的影响。
    1877年东京爆发霍乱,整个明治时代,日本有10万人死于霍乱。政府当局认识到铺设下水道的必要性。
    1884~1886年,东京政府采纳了荷兰籍工程师莱克的意见,在东京神田锻冶町等地开始铺设分流式下水道,这是日本近代城市下水道的雏形。同时,横滨外国人的居住地也设立了分流式下水道。
    1890年,日本当局开始制定下水道法的工作。
    1900年,日本正式颁布旧下水道法。此次的法律条文,首次允许厕所污水从下水道排放。
    1923年,在东京三河岛(即现在的三河岛水再生中心),成立了日本最早的下水道污水处理厂,开始水再生的运转。该厂以散水滤床法(是当废液流过被微生物覆盖的滤床的表面时,利用微生物分解处理废液中的有机物)处理生活污水。
    1930年,作为日本第一个散气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厂,名古屋市的堀留处理厂和热田处理厂开始运转。
    1934年,日本第一个分流式下水道在岐阜市诞生。
    1940年,由于二战导致物资紧张,很多污水处理厂应用低成本的酸化池法。
    1958年,日本颁布了战后新下水道法。
    20世纪60年代,随着城市化加快和化肥增产,便粪污水很少用于灌溉农村耕地。便粪污水的急剧增加,推动了便粪污水处理的工程建设。
    1961年9月10日,这一天被定为下水道推进日。当时全国下水道的普及率才6%。
    1972年,下水道事业中心(日本下水道事业团的前身)成立。
    1980年,日本下水道普及率超过三成。
    2001年,日本下水道普及率超过六成。9月10日被定为日本法定的下水道日。

咨询热线: 138 3492 3290
TOP
网站首页| 铸铁排水管| 管件产品| 球墨井盖
新闻中心| 工程业绩| 公司简介|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2018 山西金秋铸造有限公司
备案号:晋ICP备18001059号 技术支持:金秋铸造网络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金秋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