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争三快两率先” 让十八大精神在晋城大地开花结果
来源: 点击:73521次
2013-08-03
A+ A-
十八大报告从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回答了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目标的根本问题,既有鲜明的思想性、前瞻性,又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是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政治宣言,是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发展理念,完善科学决策,推进转型跨越。具体要做到“一争三快两率先”。
一、在发展方略上,要抢抓山西综改区和中原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的战略机遇,“争先综改、竞逐中原”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两个目标并列相提,充分突显了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市作为山西综改区和中原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区,“争先综改、竞逐中原”,就是我们最紧要的改革之举,是最生动的开放实践。特别是十八大报告还提出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更为我们提供了最宏观的政策机遇,也必将带来最直接的政策支持。
争先综改,就是要抓住全省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大好机遇,以产业转型、机制创新为关键点,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加快“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综改试点步伐,力争在先行先试、敢行敢试、快行快试中走在前列、趟出新路。
竞逐中原,就是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在更大空间优化配置晋城资源,用好区位优势、争创体制优势、拓展政策优势、营造环境优势,真正做到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并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特别是要依托山西,继续发扬对接上海的先进理念,研究、弄懂、用好中原经济区的特殊政策,加快我市与中原城市群的沟通融合,力争在城市互动、产业转移、交通体系、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开放、无障碍流动、多层次协作,真正把两大政策机遇转化为优势叠加效应、发展累积效应和跨越推动效应。
二、在发展目标上,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好“两件大事”的要求,力争实现“两个率先”
一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变,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鲜明亮点,更是广大群众的期盼和心愿。之所以提出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是因为:一是晋城的小康起步较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吹响了奔小康的号角,涌现出一批人们至今都耳熟能详的小康村。1992年、1993年、1996年省委连续在晋城召开了农村小康建设现场会、小康建设座谈会、山区小康建设现场会;199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晋城召开了全国农村小康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晋城的小康建设经验;1997年,晋城成为山西继太原之后,第二个基本建成的小康市;1998年,省委在晋城召开宽裕型小康建设现场会。可以说,在小康建设起步阶段,我市的小康建设红红火火,轰轰烈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应该有所作为,率先建成。二是晋城的小康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产业发展;无论是民生福祉,还是社会管理;无论是生态环保,还是发展环境,都有较大的提升。除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小康镇和小康村之外,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小康建设人才,形成了一套推进小康建设的有效机制。2011年,经初步测算,我市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80%,高于全省78.4%的平均水平,完全有理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先行一步,快人一拍。三是全市人民的期盼和省委省政府的厚望。全面建成小康意味着城市和农村、陵川和沁水都要同步跨入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意味着不仅是经济指标,而且民主、民生、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资源环境等都要同步推进,一样也不能缺。这是全市人民多年的梦想和追求。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6要有一批市县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晋城有条件也应该有所担当,走在前头。
二要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新路。从近现代发展史看,一些资源型地区之所以出现“富饶的贫困”,陷入“资源诅咒”,根本原因就是囿于资源而没有超越资源。我们要率先走出资源型城市科学发展新路,既不能依赖煤,也不能丢掉煤,关键是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煤与非煤、地下与地上、速度与质量、转型与跨越的关系,真正做到“四个转变”,即加快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加快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加快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加快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在发展重点上,要按照推动转型升级、建设美丽晋城、促进城乡统筹的要求,做到“三个加快”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在以煤为基上提质。重点是发挥煤炭产业的基础作用,加快煤炭资源整合成果的转化,提高矿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要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加快煤转化、煤转电、煤制油、煤建材发展步伐,延伸产业链条,使煤炭由一个产业衍生多个产业,由一个优势变为多个优势。要在多元发展上提速。重点是要结合现有基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狠抓签约项目落地生根和投资到位;大力推进园区建设,理顺“一区六园”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倾心培育主导产业,并实现主导产业的错位发展;大力提升“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水平;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加大自主创新步伐,努力做到煤与非煤整体联动、地下与地上一体开发,加快形成多元新型绿色支柱产业体系。要在招商引资上提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继续实施大招商、招大商,对招商引资既要轰轰烈烈,更要扎扎实实。无论是从质的方面、还是量的方面,都要全面提高,并要注重实行科学务实的招商,点对点、企对企、一对一,用资源换项目、换技术、换人才,从而激发招商引资的内生动力,扩大开放引进的覆盖半径。同时还要看重晋煤、看重兰花、看重煤运,看重晋城的本土企业,真正做到“大企小企一个样,内企外企一个样,老企新企一个样,国企民企一个样”。要在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上提效。晋城的铸造、煤化工、丝麻棉、陶瓷等行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规模。有的发展水平比较高,比如泫氏铸管,排水管的国家级标准都是由它来定。有的产品档次比较高,比如晋氏织造、吉利尔等,无论是产品设计和包装,还是个性化的订制服务,都很有创意,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话语权还不高,今后要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行业协会统筹优势资源,进行组团发展,走联合做大的路子。
加快建设“美丽晋城”。“美丽晋城”与“美丽中国”相对应,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建设“美丽晋城”,一方面,是集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为一体的综合之美,另一方面,也是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一体的整体之美。一要着力建设美丽城市。按照我省构建“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框架体系,加快城市拓展、改造、提质步伐,加快形成一个中心城市、四个大县城、六大产业片区和十个中心镇建设,努力把晋城建设成为全省特色城镇化体系中的“金左脚”,更多体现宜居宜业的人文关怀。在中心城市建设上,要围绕建设“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要求,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管理层次和文明程度。同时还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市县区企四位一体、共建共享的原则(即市区、泽州县、城区、开发区以及晋煤集团等企业一起联动),坚持拓展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坚持民众参与、依法管理的原则。在大县城建设上,要根据各县市区经济、文化等不同特点,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彰显山水特色,体现魅力景象,努力实现带动能力、综合功能、人居环境和景观形象“四个提升”。在大集镇建设上,要重点抓好沁河沿岸和环城高速周边等城乡一体化示范片区建设。特别是要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的指导原则,集中打造巴公、南村、马村、北留、嘉峰和米山六大产业片区,提升十个中心镇的建设水平,实现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同时,还要抓紧县市区之间和县乡之间的公路升级改造,形成交通同网、信息同享、环境同治、旅游同线的特色城镇群。总之,就是要通过加快美丽晋城建设,让城市功能更合理、老百姓生活更方便、生态环境更优美,以城市建设的大提速、城市品质的大提升、城市面貌的大变化迎接建市三十周年。
二要着力建设美好乡村。重点是开展好农村清洁工程。这项工程既不单纯是农村卫生工程,也不是单一的环境整治措施,而是要以村容整洁、饮水安全、厕所卫生、清洁能源、村风文明为重点,抓好整治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开展好“十佳镇”和“百优村”评选。全省的百镇建设中,我市有8个,这8个镇要按照省里的要求,加快发展,当好样板。除此之外,还要全面开展“十佳镇”和“百优村”评选工作,大力度培树一批像阳城县润城镇这样的新典型,培树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努力提高我市乡村建设的整体水平。要把“百优村”与“最美乡村”评选有机结合起来。去年以来开展的晋城最美乡村评选,充分展示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新成果,赢得广泛赞誉。今后,要继续抓好这一评选工作,真正把那些集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山水美于一体,充分展现田园风光、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评选出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要着力建设良好生态。以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已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为引领,继续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力争未来五年,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定目标;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工程,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四要着力培树晋城好人。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弘扬晋城精神,着力培树晋城好人,发挥好先进文化、先进典型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晋城载体;要创作一批文化精品,彰显晋城的文化底蕴,塑造晋城的城市形象,让更多人感知晋城、了解晋城、支持晋城;要坚持文化惠民,持续推进“文化低保”工程,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一要注重统筹城乡。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持续推进扶贫开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农业要求特色、打品牌。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桑蚕、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发挥出来,注重品牌培养,形成拳头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农民要重培训、促增收。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手段,着重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帮助农民提高转移就业技能,解决无业可就的问题;着重培养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本领,解决不会科学种地的问题。农村要增活力、重投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新的“五个全覆盖”水平,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要注重体制创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好进城农民工教育、医疗等实际问题,消除户籍、就业和社保等方面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使农民愿意进、留得住、能致富。三要坚持改善民生。重点办好三件大事:一是医疗提质工程,就是要凸显公益性、扩大受益面,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二是教育优先发展工程,就是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充分就业工程,以荣获国家创业先进城市为契机,以发展创造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以充分就业水平彰显民生改善水平。
一、在发展方略上,要抢抓山西综改区和中原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的战略机遇,“争先综改、竞逐中原”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两个目标并列相提,充分突显了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市作为山西综改区和中原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区,“争先综改、竞逐中原”,就是我们最紧要的改革之举,是最生动的开放实践。特别是十八大报告还提出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更为我们提供了最宏观的政策机遇,也必将带来最直接的政策支持。
争先综改,就是要抓住全省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大好机遇,以产业转型、机制创新为关键点,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加快“一市两县”、“一市两园”、“一县一企”综改试点步伐,力争在先行先试、敢行敢试、快行快试中走在前列、趟出新路。
竞逐中原,就是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在更大空间优化配置晋城资源,用好区位优势、争创体制优势、拓展政策优势、营造环境优势,真正做到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并举、“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特别是要依托山西,继续发扬对接上海的先进理念,研究、弄懂、用好中原经济区的特殊政策,加快我市与中原城市群的沟通融合,力争在城市互动、产业转移、交通体系、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开放、无障碍流动、多层次协作,真正把两大政策机遇转化为优势叠加效应、发展累积效应和跨越推动效应。
二、在发展目标上,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好“两件大事”的要求,力争实现“两个率先”
一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变,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鲜明亮点,更是广大群众的期盼和心愿。之所以提出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是因为:一是晋城的小康起步较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吹响了奔小康的号角,涌现出一批人们至今都耳熟能详的小康村。1992年、1993年、1996年省委连续在晋城召开了农村小康建设现场会、小康建设座谈会、山区小康建设现场会;199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晋城召开了全国农村小康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晋城的小康建设经验;1997年,晋城成为山西继太原之后,第二个基本建成的小康市;1998年,省委在晋城召开宽裕型小康建设现场会。可以说,在小康建设起步阶段,我市的小康建设红红火火,轰轰烈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应该有所作为,率先建成。二是晋城的小康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产业发展;无论是民生福祉,还是社会管理;无论是生态环保,还是发展环境,都有较大的提升。除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小康镇和小康村之外,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小康建设人才,形成了一套推进小康建设的有效机制。2011年,经初步测算,我市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80%,高于全省78.4%的平均水平,完全有理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先行一步,快人一拍。三是全市人民的期盼和省委省政府的厚望。全面建成小康意味着城市和农村、陵川和沁水都要同步跨入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意味着不仅是经济指标,而且民主、民生、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资源环境等都要同步推进,一样也不能缺。这是全市人民多年的梦想和追求。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6要有一批市县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晋城有条件也应该有所担当,走在前头。
二要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新路。从近现代发展史看,一些资源型地区之所以出现“富饶的贫困”,陷入“资源诅咒”,根本原因就是囿于资源而没有超越资源。我们要率先走出资源型城市科学发展新路,既不能依赖煤,也不能丢掉煤,关键是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煤与非煤、地下与地上、速度与质量、转型与跨越的关系,真正做到“四个转变”,即加快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加快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加快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加快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在发展重点上,要按照推动转型升级、建设美丽晋城、促进城乡统筹的要求,做到“三个加快”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在以煤为基上提质。重点是发挥煤炭产业的基础作用,加快煤炭资源整合成果的转化,提高矿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要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加快煤转化、煤转电、煤制油、煤建材发展步伐,延伸产业链条,使煤炭由一个产业衍生多个产业,由一个优势变为多个优势。要在多元发展上提速。重点是要结合现有基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狠抓签约项目落地生根和投资到位;大力推进园区建设,理顺“一区六园”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倾心培育主导产业,并实现主导产业的错位发展;大力提升“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水平;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加大自主创新步伐,努力做到煤与非煤整体联动、地下与地上一体开发,加快形成多元新型绿色支柱产业体系。要在招商引资上提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继续实施大招商、招大商,对招商引资既要轰轰烈烈,更要扎扎实实。无论是从质的方面、还是量的方面,都要全面提高,并要注重实行科学务实的招商,点对点、企对企、一对一,用资源换项目、换技术、换人才,从而激发招商引资的内生动力,扩大开放引进的覆盖半径。同时还要看重晋煤、看重兰花、看重煤运,看重晋城的本土企业,真正做到“大企小企一个样,内企外企一个样,老企新企一个样,国企民企一个样”。要在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上提效。晋城的铸造、煤化工、丝麻棉、陶瓷等行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规模。有的发展水平比较高,比如泫氏铸管,排水管的国家级标准都是由它来定。有的产品档次比较高,比如晋氏织造、吉利尔等,无论是产品设计和包装,还是个性化的订制服务,都很有创意,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话语权还不高,今后要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行业协会统筹优势资源,进行组团发展,走联合做大的路子。
加快建设“美丽晋城”。“美丽晋城”与“美丽中国”相对应,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建设“美丽晋城”,一方面,是集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为一体的综合之美,另一方面,也是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一体的整体之美。一要着力建设美丽城市。按照我省构建“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框架体系,加快城市拓展、改造、提质步伐,加快形成一个中心城市、四个大县城、六大产业片区和十个中心镇建设,努力把晋城建设成为全省特色城镇化体系中的“金左脚”,更多体现宜居宜业的人文关怀。在中心城市建设上,要围绕建设“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要求,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管理层次和文明程度。同时还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市县区企四位一体、共建共享的原则(即市区、泽州县、城区、开发区以及晋煤集团等企业一起联动),坚持拓展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坚持民众参与、依法管理的原则。在大县城建设上,要根据各县市区经济、文化等不同特点,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彰显山水特色,体现魅力景象,努力实现带动能力、综合功能、人居环境和景观形象“四个提升”。在大集镇建设上,要重点抓好沁河沿岸和环城高速周边等城乡一体化示范片区建设。特别是要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的指导原则,集中打造巴公、南村、马村、北留、嘉峰和米山六大产业片区,提升十个中心镇的建设水平,实现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同时,还要抓紧县市区之间和县乡之间的公路升级改造,形成交通同网、信息同享、环境同治、旅游同线的特色城镇群。总之,就是要通过加快美丽晋城建设,让城市功能更合理、老百姓生活更方便、生态环境更优美,以城市建设的大提速、城市品质的大提升、城市面貌的大变化迎接建市三十周年。
二要着力建设美好乡村。重点是开展好农村清洁工程。这项工程既不单纯是农村卫生工程,也不是单一的环境整治措施,而是要以村容整洁、饮水安全、厕所卫生、清洁能源、村风文明为重点,抓好整治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开展好“十佳镇”和“百优村”评选。全省的百镇建设中,我市有8个,这8个镇要按照省里的要求,加快发展,当好样板。除此之外,还要全面开展“十佳镇”和“百优村”评选工作,大力度培树一批像阳城县润城镇这样的新典型,培树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努力提高我市乡村建设的整体水平。要把“百优村”与“最美乡村”评选有机结合起来。去年以来开展的晋城最美乡村评选,充分展示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新成果,赢得广泛赞誉。今后,要继续抓好这一评选工作,真正把那些集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山水美于一体,充分展现田园风光、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评选出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要着力建设良好生态。以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已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为引领,继续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力争未来五年,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定目标;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工程,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四要着力培树晋城好人。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弘扬晋城精神,着力培树晋城好人,发挥好先进文化、先进典型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晋城载体;要创作一批文化精品,彰显晋城的文化底蕴,塑造晋城的城市形象,让更多人感知晋城、了解晋城、支持晋城;要坚持文化惠民,持续推进“文化低保”工程,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一要注重统筹城乡。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持续推进扶贫开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农业要求特色、打品牌。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桑蚕、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发挥出来,注重品牌培养,形成拳头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农民要重培训、促增收。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手段,着重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帮助农民提高转移就业技能,解决无业可就的问题;着重培养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本领,解决不会科学种地的问题。农村要增活力、重投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新的“五个全覆盖”水平,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要注重体制创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好进城农民工教育、医疗等实际问题,消除户籍、就业和社保等方面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使农民愿意进、留得住、能致富。三要坚持改善民生。重点办好三件大事:一是医疗提质工程,就是要凸显公益性、扩大受益面,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二是教育优先发展工程,就是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充分就业工程,以荣获国家创业先进城市为契机,以发展创造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以充分就业水平彰显民生改善水平。
铸铁排水管行业动态相关链接